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

第一节 肾脏结构及血液循环特点

目的要求

1. 了解: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中的作用。

2.熟悉:肾脏的生理解剖,血管和血流特点

教学重点

肾脏的功能解剖及血液循环特点

教学难点

肾血流量的调节

教学过程

一、 肾的基本功能

1.排泄代谢产物:肾脏是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内环境稳定而言,每天排尿量不应小于500ml,否则将有部分代谢终产物在体内积聚,因此,每昼夜尿量在100~500ml之间,称为少尿,而少于100ml称为无尿。
2.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肾脏对水的调节依赖于抗利尿激素,而调节血Na+,血K+的水平则受醛固酮的影响。
3.内分泌功能:肾脏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羟化的维生素D3和前列腺素、激肽、血管舒张素等,而抗利尿激素不在肾脏产生。

记忆方法:
①肾素即肾脏的激素,必然在肾脏产生;
②由于肾脏是调节体液平衡最重要的器官,因此,血液容量主要由肾脏调控,那么,占血液近一半容积的红细胞数量也应由肾脏控制,所以调节红细胞数量最重要的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也该在肾脏内产生;
③前列腺素、激肽等为局部体液因子,全身大多数组织都必然合成供“自身”利用,因此,肾脏内也需要产生这类局部活性物质;
④肾脏的作用是形成尿液即“利尿”作用,因此,对抗“利尿”的抗利尿激素绝不可能在肾脏产生,只能在脑内产生,因为只有脑具有“抗利尿”的思维。

二、 结构特征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故了解其功能之前,必须对它的结构有所认识。

1.肾单位(nephron)和集合管

①组成
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两侧肾约有170-24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部分(图)。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肾小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其峡谷端分别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相连(图)。肾小球的包囊称为肾小囊。它有两层上皮细胞,内层(脏层)紧贴在毛细血管壁上,外层(壁层)与肾小管壁相连;两层上皮之间的腔隙称为囊腔,与肾小管管腔相通。血浆中某些成分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向囊腔滤出;滤出时必须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这三者构成滤过膜(图)。

肾小管由近球小管、髓袢和远球小管三部分组成。近球小管包括近由小管和髓袢降支粗段。髓袢由髓袢降支和髓袢升支组成;前者包括髓袢降支粗段(也是近球小管的组成部分)和降支细段;后者是指髓袢升支细段和升支粗段(也是远球小管的一部分)。远球小管包括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远曲小管末端怀集合管相连。

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但在功能上和远球小管密切相关,它在尿生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每一集合管接受多条远内小管运来的液体。许多集合管又汇入乳头管,最后形成的尿液经肾盏、肾盂、输尿管而进入膀胱,由膀胱排出体外。

②分类

肾单位按其所在部位不同,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髓旁肾单位)两类(图)。

皮质肾单位 主要分布于外皮质层和中皮质层。人肾的皮质肾单位约占肾单位总数的85%-90% 。近髓肾单位分布于靠近髓质的内皮质层,在人肾约占肾单位中的10%-15%。

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的异同点(肾单位——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位置

数量

肾小球

髓袢

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

球后直小血管

主要作用

皮质肾单位

外皮质和中皮质层

较多

体积较小

较短

2:1

较短

形成原尿

近髓肾单位

内皮质层

较少

较大

较长

1:1

较长

与尿液浓缩、稀释有关

2.球旁器(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

①球旁细胞(juxtaglomerular cells)位于近球小动脉中膜内的肌上皮样细胞,内含分泌颗粒,分泌肾素(rennin)

②球外系膜细胞(extea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

③致密斑(macula densa)位于远曲小管的起始部,可感受小管液中Na+含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至近球细胞,可调节肾素的释放。

三、肾的神经支配

  肾交感神经主要从胸12至腰2脊髓节段发出,其纤维经腹腔神经丛支配肾动脉、肾小管和释放肾素的球旁细胞。肾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

四、肾脏血液循环的特征

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垂直分出

(一)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


1、血流量(blood flow)大
2、分布不均匀
3、两次毛细血管网
①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压力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
②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血压较低,胶体渗透压高,有利于重吸收

(二)肾血流量的调节
1、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不依赖肾外神经支配使肾血流量在一定血压变化范围内能保持不变的现象
自身调节的机制:
肌源学说 :入球小动脉舒缩与跨壁压变化直接相关
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

生理意义:使肾血流量与泌尿机能相适应,使GFR不会因血压波动而改变,有利于维持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对稳定。

2、神经和体液调节
肾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时,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II、血管升压素也能引起血管收缩,前列腺素、乙酰胆碱、心房利尿钠肽则可舒张肾血管。
一般情况下,肾主要依靠自身调节来维持血流量相对稳定,以保证泌尿功能的正常进行,在异常情况下,如大失血、中毒性休克、缺O2等机体处于应急状态时,通过交感神经和一些体液因素的调节使肾血流量减少,这对维持脑、心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有重要意义。

课后小结

课后练习